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站务>>行业动态>>正文查看
北京海淀区:“大家商量着办”  老旧小区引入物业服务


      物业管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构建物业管理新格局是新时代社区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老旧小区建成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薄弱、产权结构复杂、物业管理缺失,是社区治理不可回避的难点、痛点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创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推进老旧小区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多样化物业服务是解决这些难点、痛点问题的必然方向。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同年,北京市海淀区印发的《关于加强海淀区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推进老旧小区建立物业管理机制。通过党建引领组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织业主就物业服务标准、收费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物业服务模式,并签订物业服务协议。


      2024年,在深入践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家商量着办”机制,梳理、总结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海淀区印发《关于全面提升海淀区住宅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分类引导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市场化。根据老旧小区建设规模和房屋性质,统筹考虑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社区整体规划、业主居民意愿等因素,分类引导向市场化物业服务转型;对街镇兜底或失管老旧小区,探索采取“规模化”物业项目覆盖周边零散小区、整合社区资源委托区属国企“片区化”管理、培育物业企业拓展“多样化”生活增值服务等模式,因地制宜引入市场化物业。


清单式服务,规模化经营


      在羊坊店街道羊坊店社区、三住宅社区开展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前,海淀区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广泛收集业主意见建议,形成“阳光透明—清单式物业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在“包干制”物业的基础上,吸收“酬金制”物业收支公开透明的优点,打破一到五级物业服务标准界限,跨级选定适合不同小区的物业服务事项清单,同时合同内容清晰明了,让每位业主做到心中有数。2024年,经业主共同决定,北蜂窝中路2号院、北蜂窝103号院等4个老旧小区引入同一家市场化物业企业,形成区域化规模效应。


市政延伸服务,覆盖小微物业


      位于海淀区永定路街道的永定路96号院建成于1979年,是一座无院墙、邻街的单体楼栋,仅有2个单元、32户居民。因为楼龄老、规模小,所以该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陷入僵局。为此,永定路街道以“为民办实事”为原则,依托“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平台充分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将小区基础设施提升和物业服务引入有机结合。由业主共同决定引入市政集团所属物业提供物业服务。小区物业依托市政集团道路清扫、保洁等资源优势,大大降低了物业管理成本。


拓展生活服务,融入千家万户


      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的某失管小区在引入物业服务后,同样面临业主不认可物业管理、交费意愿不高的问题。对于小区老年居民多,需要陪伴照顾的情况,物业组织保洁人员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以低于市场价格陆续推出日常保洁、衣物清洗、烹饪服务、老人照料、育儿看护等8类、34项生活服务,物业服务人员深度融入居民生活,赢得了居民认可。依托物业公司的生活服务,物业一线人员也实现了收入增长。2023年底以来,小南庄及周边社区的小南庄25号院、小南庄怡秀园、万泉庄南北院等9个小区,通过业主共同决定由该物业公司开展市场化物业服务。该物业公司在拓展生活服务的同时,实现区域规模化经营。


      在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海淀区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科技支撑的工作格局。今后,要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多方主体协商共建作用,找出化解各类矛盾的有效办法;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使国有物业企业和民营物业企业优势互补、自我完善、良性竞争,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来源:住建部网站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标价协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0720号-2  联系我们
京标价协会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