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发布《“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动“科创中国”品牌建设,更好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协制定了《“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中国科协办公厅

2021年1月11日


“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更好地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中国科协制定并实施“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平台、解难题、促转化、助创业,以区域产业需求牵引科技供给,以前瞻性、突破性科技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组织赋能、开放合作带动国内外创新资源有序下沉,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把科技共同体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为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打造“科创中国”品牌增值版,树立科技界有力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引领旗帜。
——打造要素集成、开放融通的资源共享平台。凝聚一批有创新能力、创业激情、创造活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聚集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头部企业、技术服务和金融投资机构;沉淀一批先导技术、产业需求、成果评价、技术标准和数据资源。2021年,实现系统内资源“应连尽连”;2022年,重点拓展外部资源对接协同;2023年,重点开展数据挖掘与应用增值服务,推动创新主体、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枢纽。推出一批科技创新力高、产业带动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的创新枢纽城市,推广一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模式,建设具有科技共同体特色的产学协同组织体系。2021年,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中择优推出8个左右创新枢纽城市;2022年,建设50个左右试点城市(园区),逐渐拓展创新枢纽城市范围;2023年,推出一批具备区域代表性的创新枢纽城市。建设千个左右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合作链条的新型协同组织。
——形成服务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打通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源下沉渠道,完善资源供给、对接、落地长效机制。2021年,探索功能型科技服务团长效服务的典型模式,重点发掘学会在智库、评估和标准方面的专业优势;2022-2023年,优化服务特色,全国学会主导成立10个高端智库机构、20个专业评估机构、50个团体标准特色机构。
三、重点任务
实施四类23项重点任务。
(一)打造要素集成、闭环运营的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
1.全面集成科协系统资源。“科创中国”平台全面链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系统集成论坛活动、报告讲座、技术培训、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产品等产学融合资源,形成精准标引、便于检索的系列产品资源包,项目、活动、人才、成果“应入尽入”。
2.建设资源衔接站点。建设省级中心站、市级分站和学会协作站,强化业务联结。授权设立一批机构合作站点、创新基地,汇聚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等有关机构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云平台等各类平台优势资源,链接千万量级的企业主体。
3.围绕产业链应用场景升级“三库”。升级“问题库”、“项目库”、“人才库”,选择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亟需发展产业,建设“产业链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炼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通过程中的需求点,形成分行业、分领域的“应用场景库”,帮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寻找应用方向。
4.设立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库”。围绕国家重点工程技术领域发展和工程技术人才评估需求,以“应用案例库”收录工程技术案例、数据、报告、标准等内容,形成工程技术知识中心,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提供借鉴方案,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实践样板,为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5.推出知识服务系列产品。以重点学术会议指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基础,推荐一批面向产业的会议和期刊,为企业提供前沿技术信息。提炼重大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挖掘学科发展报告、技术路线图等学术成果的产业价值,形成可视化服务产品,向用户开放。

6.发布“科创中国”榜单。持续推出“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新锐企业、产学融通组织等系列榜单,围绕地方需求集中领域,推介、转移转化技术成果,打造技术服务与交易风向标。开展配套宣传推广,扩大榜单的社会影响力。

7.实现平台专业化运营。提升平台运营能力,统筹开展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资本运营。建设一支核心稳定、外围灵活分布的专业化平台运营团队,迅速、准确响应用户需求。与投资机构合作,盘活技术服务与交易资源,促进技术入股、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科创企业融资。


(二)建设产业链一体化创新枢纽城市集群
8.建设区域创新枢纽城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扩大试点城市(园区)至50个左右。结合试点建设成效,打造一批产业聚集程度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创新枢纽城市。
9.助力创新枢纽城市培育带动型产业。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发挥创新枢纽城市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对接跨界科技资源,联系国际科技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分区域、分行业做好产业链布局设计,提供应用场景,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特色模式示范推广,通过创新枢纽城市对其他城市形成辐射带动。

10.服务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需求场景,提出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促进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开展科研仪器和生产设备等共享服务、知识产权运用服务、企业创新力线上自评服务、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分析服务,有效促进资源共享增效。开展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系列行动,提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发等系列资源和培训服务。
11.推出技术服务与交易系列活动。根据区域不同特点,每年选择5个左右重点领域,推出一批技术服务与交易活动,打造系列活动品牌。遴选推荐优秀技术团队,与国际科技组织、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等合作,定期发布技术项目、组织技术路演。全程跟踪活动成效,提高成果落地转化率。会同政府部门联合支持技术交易中心发展。

(三)织密科技共同体特色产学协同组织网络体系
12.做强“科创中国”联合体。吸引更多头部单位加入“科创中国”联合体。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由头部单位牵头,建设若干国家级战略产业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供应链对接、项目投融资合作等。
13.建设区域内创新协作网络。围绕长三角人工智能、粤港澳技术交易、京津冀信息技术、东北地区产业转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渝城市群智能产业等服务需求,组建区域产业联合体、重点产业联合体等产业链协作组织。在省市两级设立科技经济融合学会、中小企业联合体、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组织,织密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网络。

14.建设全国学会专业服务体系。全国学会主导建设一批高端智库机构、专业评估机构、团标特色机构,通过专业评估和标准引导,开展面向市场的专业服务,拓展全国学会专业服务网络。

15.建设科协基层组织创新协作网络。分批将高校科协纳入“科创中国”供给节点,推动成立企业科协联合体、园区科协联合体,突破企业、园区科协自我运转的内循环机制,促成校企、企企机制化合作。
16.建设双向国际组织联结网络。强化国际技术交易服务联盟作用,对接欧美创新协作网络,增强信息共享、资源互动。优化配置国际化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推动境外项目和成果落地。重点面向一带一路、东盟等国家推介国内优秀企业和技术。

(四)优化科技人才面向经济主战场可持续服务机制
17.建设专业产业智库。组建“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组建智库服务团。举办高端智库类论坛、发布高质量行业发展监测报告,研判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技术方向,提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对策建议。

18.组建常态化、功能型、专业化科技服务团。由全国学会自愿组合,组建学科领域交叉、服务功能齐全的百支功能型、专业化科技服务团,持续开展技术人才等资源下沉和落地服务。国家、省、市三级联动,国家级学会侧重导入国内外资源和成果评价,省级学会侧重需求挖掘,市级学会负责本地保障和成果落地。

19.培养基层一线产业人才。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培训和创新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一线技术创新水平。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汇聚一批产业一线技术人才,为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20.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开展技术服务和交易技能培训,形成技术经理人标准,发现和培养万名专兼职技术经理人。全国学会成立与技术服务和交易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分会或工作委员会,吸纳技术中介机构成为学会单位会员,吸收技术经理人成为学会个人会员。地方科协成立技术经理人联合组织,形成合作网络。

21.凝聚一批青年人才。组建“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联系一批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在面向青年群体的优秀中外青年交流活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平台、项目中,有针对性地举办产学融合活动。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专门安排一定的企业人才比例,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企业和产业一线发挥更大作用。
22.建设跨境荐才引才通道。组织开展国内外科技专家的互动交流活动。根据需要设立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海外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带动地方出台引导性政策,优化引才引智机制。
23.联结“双创”团队。以“科创中国”平台作为全国双创工作线上支撑平台。深入重点高新区、经开区,赋能双创示范基地,为双创团队提供技术人才服务。加强与双创工作互动,引导创新创业产品和研发能力跨域输出。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统筹领导。建立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同志联系重点省(区、市)工作机制。挂点工作组与地方共同成立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城市(园区)及所属省、市、自治区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强化与有关部委、机构以及地方的沟通和互动。
(二)加强组织联动。中国科协顶层设计、省级统筹、地市为中心、县为重点,强化组织动员。加强“一体两翼”组织联动,全国学会主要负责专家动员和组织,地方科协主要负责需求挖掘和落地转化。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结合本单位、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
(三)明确责任分工。中国科协科技经济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统筹作用,办公厅负责创新枢纽城市和试点城市(园区)建设、组织人事部负责组织建设、学会学术部负责平台建设,其他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承担任务,责任到人。
(四)注重品牌推广。提炼推广具有科技共同体特色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模式。策划出版《“科创中国”系列丛书》,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设立专题展览。宣传表彰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创新创业样板,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五)强化考核评估。完善考核体系,对平台影响力、科技服务团服务成效、创新枢纽城市产业服务效果等进行科学考核评估。因地制宜、因产制宜,科学合理设置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城市(园区)遴选和分类评价标准,以评促建,根据结果滚动更新,动态调整。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标价协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0720号-2  联系我们
京标价协会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