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技能 保安全 北京市开展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月”岗位技能竞赛主题活动


  4月16日,在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土建04合同段新龙泽站施工现场,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举办的第十四届轨道交通工程岗位技能竞赛正在激烈的比拼中。


  这是北京市第18个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月”系列活动的“压轴戏”,来自全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部分枢纽工程和管廊工程等土建施工的19家监理单位和38家施工单位,共228名安全质量一线管理人员参加现场的竞赛。今年的竞赛共有2个项目,分别是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竞赛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正确使用竞赛。


  在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竞赛区域,有一个小型的“施工现场”,实景模拟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施工作业环境。参赛选手需要熟知安全质量类各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设计要求,凭借专业知识和多年积累的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经验,认真检查施工现场的各个细节,快速与规范标准进行“精准匹配”,及时作出判断,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将预设的安全质量问题隐患一一查找标识出来。


  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正确使用竞赛区域,地上摆放了8具假人模拟突发疾病受伤人员,竞赛选手需两两一组配合抢救。自2023年将AED急救知识纳入竞赛附加项目以来,经过两年时间推广,今年正式开展了AED正确使用竞赛,希望通过竞赛提升施工从业人员自身的应急救护能力,降低人员猝死风险,进一步强化工程项目韧性建设。


  作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行业安全质量管理的品牌活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月”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18年,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危大工程管理 杜绝重大事故隐患”。除了现场正在激烈比拼的两项竞赛外,“安全质量月”还开展了多项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的经验交流;邀请专家围绕住建部房屋市政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严重缺陷清单开展安全质量公益专题培训,向千余人一线人员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全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和机电施工112个施工项目、58个监理总监办共340名一线管理人员参加线上理论知识竞赛,重点考察工程项目一线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政策文件的掌握情况;开展安全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对各参建单位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条件自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施工等进行监督抽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责成相关责任单位完成整改;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桌面推演竞赛,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聚焦智慧工地、绿色工地、健康工地、文明工地、韧性工地创建,分批次组织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开展示范工地观摩交流活动。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建立健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持续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牢牢抓住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危大工程(超危大工程)管控这两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安全质量状态监控检查技术服务力量,督促各参建单位有效落实主体责任,积极防范和化解安全质量风险隐患,确保全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质量稳定可控。


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标价协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0720号-2  联系我们
京标价协会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