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
4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领导出席发布会,发布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和办理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决定》,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继红介绍《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
一、《实施意见》出台背景
去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意见》明确要坚持开放引领、改革创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三大原则,提出五个方面共22项任务举措,包括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对内对外合作平台功能和加强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等。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重要部署,加快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规划范围的决策部署,开发区学习借鉴雄安、上海、深圳等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启动《实施意见》起草工作。2019年8月6日,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围绕加快推进“三城一区”建设,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到开发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按照市领导指示要求,开发区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意见,21个市级部门和大兴区、通州区意见,以及区内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高端智库专家意见。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实施意见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
二、《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宜业宜居绿色城区。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其中核心区完成5200亿元)。全国重大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相对完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加快培育,初步建成宜业宜居的高精尖产业新城,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典范。到2035年,在2018年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国际领先,建成世界领先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建成产城融合、人才汇聚、功能完备、宜业宜居、活力迸发的世界一流产业综合新城,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典范。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在高精尖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扩大开放、要素保障、产城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等六个方面明确20项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建设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建立产业规划体系、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聚焦主导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吸引国家及市级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开发区布局。
二是聚焦国家战略,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主动承接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强化“三城一区”协同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试点,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场景应用示范区。
三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发挥外资企业、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开发区建立面向全球的技术和项目组织机制,加快设立综合保税区,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合作园区,推动更多国际会议会展在开发区举办。
四是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试点土地创新政策,支持开发区土地整理储备机构纳入自然资源部土地储备机构名录。由开发区负责亦庄新城范围内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供应等土地管理工作,保障产业用地成本竞争力。完善财力分配共享机制,按照钱随事走、事随责定原则,支持开发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开发区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打造类海外社区环境,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五是推动产城有机融合,持续保持没有“城市病”。由开发区组织编制并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科学谋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解决职住平衡问题。创新办学办医方式,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市级统筹和支持力度,完善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等的交通联络,加快推进市郊铁路建设,优先规划建设500千伏变电站,建设智慧城市和“无废城市”,实现精细化城市治理。
六是完善治理体制机制,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由开发区全面管理核心区60平方公里经济和社会事务,承担165平方公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职能以及与营商环境有关的公共服务职能。支持北京市出台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开发区和亦庄新城先行先试。坚持小政府、专业化改革方向,深化机构改革,探索市场化用人机制,荣华街道、博兴街道及开发区范围内新成立的街道委托开发区管理,建立开发区参与165平方公里区域涉及的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与绩效激励的工作机制。切实降低项目落地成本,打造政务服务零收费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区。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实施机制、狠抓责任落实三个方面,加强实施保障。
记者提问:开发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承担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实施意见》对开发区和亦庄新城承载科技成果转化是如何规定的?
张继红回答:《实施意见》明确了六大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其中强调要聚焦国家战略,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明确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力、强化核心技术创新示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其中,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力方面,主动承接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强化“三城一区”协同合作,建立对“三城”科技成果向开发区转化考核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布局。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高校院所技术交流合作,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在开发区转化。支持开发区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认定全市产教融合示范型企业。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快产业中试基地建设。
记者提问:空间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意见》关于225平方公里的亦庄新城范围内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供应等土地管理工作是如何规定的?
张继红回答:《实施意见》支持开发区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模式。试点土地创新政策,积极盘活存量资源,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保障开发区高精尖产业项目用地需求。由开发区负责亦庄新城范围内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供应等土地管理工作,自主制定经营性用地供应计划,165平方公里区域按照行政区划实行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统筹平衡,控制用地成本,保障产业用地成本竞争力。支持开发区土地整理储备机构纳入自然资源部土地储备机构名录。推动地上地下整体开发,实施轨道交通站点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严格管理战略留白用地,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