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发力新基建 迸发新动能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道“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党中央国务院此前已多次就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战略部署。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新基建”初露锋芒,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网上授课、无人配送、健康码等等,为全民抗疫防疫和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拟提交的建议、提案中,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也成为高频词。
杨元庆代表:“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赋能制造业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新冠肺炎疫情,既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挑战,也催生了生产数字化、在线办公、无人物流等大量互联互通需求,增加了生产过程远程管控、设备远程诊断和维护的需求,生产的少人化、自动化、柔性化趋势明显。
杨元庆提出,要着眼提升“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融合应用能力,加大数字基建力度,提高智能化公共服务能力。他建议,加快各地工业互联网、5G、智慧城市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覆盖范围。在制造业相关领域,针对远程办公、可视化/远程操控生产、供应链智能化协同等,加快5G内网建设改造。
加强数字基建,需要强化市场政策引导,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杨元庆说,应坚持政府支持、行业主导、市场运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为融合发展提供多渠道资金保障,探索开放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鼓励各地发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打造智能化园区网络。
李彦宏委员: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基建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燃料
“随着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提出,以及多年来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智能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认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燃料。打造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人才培养,推进各行业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同时,大力推进智能云工程,支持开放平台的建设,以此加速产业智能化。
在李彦宏看来,新基建不仅能在中短期内创造大量投资机会、提升发展动能,而且能够加速智能经济的落地和智能社会的到来。“以交通领域为例,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正在成为拉动智能交通发展的新引擎。”他建议,国家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各地政府加大探索和投入,一方面加强探索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另一方面则要加快交通路网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
丁磊委员:高标准实施数字新基建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的建议以促进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实施数字新基建为核心,覆盖数字音乐、数字教育、数字抗疫等多个领域。
在推进数字音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丁磊建议,建设全国数字音乐公共管理平台,通过动态监测音乐作品的实际点播次数和下载量,推动版权规范管理、数据公开透明、公平计费付酬,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性模式。同时,给予原创音乐孵化更多“双创”优惠政策的扶持,培育数字音乐服务新业态。
数字技术如何更好助力科技抗疫?丁磊建议,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对重特大流行性疾病的监测分析能力,建立全国统一的“病患大数据分析中心”,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动态研判生化数据、医学影像等关键信息,确立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的机制。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使在线教育成为热点。“要加强线上线下教育融合,让在线教育能长期性、常态化、正规化教学。”丁磊认为,应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精品课程的供给,择优纳入全国数字教育资源平台。
司马红委员:打造生活服务新基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司马红建议,打造以新基建和生活服务有机融合为核心的生活服务新基建,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匹配,深化供给侧改革与消费升级协同,提升经济活力、改善经济结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疫情发生后,生活服务新基建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器’作用愈发凸显。”司马红说,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智能化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保障了民生物资供给充足、价格稳定……
基于生活服务新基建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司马红建议,聚焦关键生活服务场景,加大智慧餐饮、智慧出行、智慧商圈建设投入,进一步融合生活服务基础设施与社会治理,打造“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加大对生活服务电商平台或核心企业的财税金融等支持,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和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改造,补齐新基建短板。
徐和谊委员:融合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认为,鉴于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与汽车产业的全新发展,有必要融合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把新一代汽车打造成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智能城市的AI细胞。
“汽车将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重点建设方向,全面进入智慧交通终端平台阶段,成为连接人与交通以及其他城市设施的新型智能终端,为全面服务智慧城市奠定基础。”徐和谊说,车+新零售、车+金融、车+家庭管家、车+旅游、车+社交、车+公共服务等新兴模式将为新商业模式暴发及城市管理带来全新内容。
对于机场、码头、火车站及其他城市空间,应允许有条件的车企协同其他单位进行智慧城市场景开发。以分散在整个城市的多传感器智能汽车为神经网络,形成“城市大脑”的大数据基础。引导推动市政平台及城市消费、服务供应商与汽车产业实现跨界数据互通,打造万物互联型智慧城市。(高枝 武红利 范俊生)
来源:北京日报 首都之窗